TOPICS & ISSUES

地點介紹

Mount Kinabalu  京納巴魯山

神山國家公園、京那峇魯國家公園位於馬來西亞_沙巴的西海岸省,其地質由1,500萬年前形成的侵入性花崗岩,面積753.7平方公里,標高4,095公尺。成立於1964年。該公園1984年被列為東協遺產公園,2000年獲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通過成為世界遺產,為馬來西亞第一個自然遺產。 

  • 京那巴魯國家公園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著稱,京那巴魯地區有5,000-6,000種植物,超過所有被子植物的一半。另外有多個特有種和瀕危物種,包括馬來王豬籠草、豹斑豬籠草、京那巴魯麝鼩、京那巴魯類蛭等,在東南亞的生物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 
  • 京那巴魯山被當地原住民_卡達山-杜順人視為神,稱為「Aki Nabalu」,意為祖靈所在之地。1851年3月休·羅首次攀登上京那巴魯山頂峰,京那峇魯山的最高峰--羅氏峰(Low's Peak)即以休·羅的名字命名。
  • 京那巴魯國家公園屬於熱帶雨林氣候,二月至五月降雨量較少,十月至隔年一月降雨量較多。位於海拔1,563公尺的公園總部,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0度,每日溫差為攝氏7-9度,年平均降雨量為2,380公厘。

Mulu  National Park  姆魯國家公園

姆祿山國家公園、穆魯山國家公園,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美里省,面積528.64平方公里,成立於1974年。該公園1984年被列為東協遺產公園,2000年獲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通過成為世界遺產,為馬來西亞第二個自然遺產。 

  • 姆祿山國家公園以石灰岩地形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著稱。在地形上,此地為世界上研究最多的熱帶石灰地區,區內有大量的洞穴,包含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洞穴大廳--砂拉越廳,揭示了超過150萬年的地質歷史。
  • 當地原住民為烏魯人(Orang Ulu),當中有一部分本南族住在公園東部,300餘人獲准在公園內的生計狩獵區捕捉豬與鹿。這裡的原住民穿著羽毛帽、纏腰布,部分人手臂、胸部和頸部有紋身,有一些女性將耳垂拉長到肩膀。公園內有一些古代遺跡,估計有500-3,000年歷史,從風洞中挖掘出的人工製品與人類遺骸存放於砂拉越博物館,這些地點推測可能曾經作為墓地之用。
  • 姆祿山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已發現81種哺乳動物、270種鳥類、55種爬行動物、76種兩棲動物、48種魚類和約20,000種無脊椎動物,其中包括281種蝴蝶和458種螞蟻。
  • 姆祿山國家公園的植被類型包括泥炭沼澤森林、石楠荒原、混合龍腦香林、雲霧森林、山地森林。此處為是世界上棕櫚科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,計有20個屬、111個物種。另外有170種蘭花、10種豬籠草、1,700種苔蘚植物、8,000種真菌。
  • 此地區有41個物種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。公園內的洞穴中有數百萬隻皺唇犬吻蝠、穴金絲燕,為世界上這兩個物種最大的聚集地之一。 

Kinabatangan  基納巴唐河

發源於沙巴州西南部,全長560公里的京那巴登岸河是沙巴最長的河流,河岸兩旁熱帶雨林密布,也是地球上生態最豐富的河域之一,有亞洲的亞馬遜河之稱 

  • 在河口與大海的銜接處,由於長期被河水淹沒,加上乾旱森林地、鹽性鹹水地帶、淡水沼澤湖泊和石灰林,5 種截然迥異的地帶經過逾一世紀以後,成為了馬來西亞最大的野生動物聚居地!
  • 這裏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,發現了10種靈長類動物(包括長鼻猴、葉猴、獼猴、紅毛猩猩、懶猴、眼鏡猴等) 的地區之一。有50多種哺乳動物和200多種鳥也都把這裏當作是它們的家園。
  • 清晨與黃昏,是動身出發觀看野生動物的最佳時段。您甚至可能透過樹林叢間,發現婆羅洲矮象或蘇門答臘犀牛,正在和您一個樣子地徘徊與搜索可看的東西。 

Gunung Gading Park  加汀山國家公園

加丁山國家公園,位於砂拉越的古晉省,成立於1983年,面積44平方公里,距離古晉約兩小時車程。
  • 這裏最吸引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花--大王花。這種花朵直徑最大可達一公尺,屬於寄生植物。由於此花沒有葉片及樹莖,故必須寄生在葡萄樹藤身上。它無固定的花期,在前往公園之前,可致電公園管理處或詢問古晉信息中心,大王花是否正在開花。這種花的孕期長達9個月,但開花時間隻有5天左右

Bako National Park  巴哥國家公園

砂拉越最早期的國家公園落成於1957年,占地約 27 平方公里,距離古晉市約37公里。壯觀的自然景色、闊的動植物棲息地,還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,都讓這裏聲名遠揚。 

  • 公園最主要的景觀在於其幽僻的峽灣和崎嶇的海岬,陡峭的岩壁遙望著浩瀚的南中國海。 大海的衝刷、浪潮和海風,在峭壁的腳下蝕刻出一處處雄奇的石拱和岩柱,一些奇特的造型猶如烏龍出洞。 粉紅的砂岩和鐵礦沉積物交疊堆砌,在崖壁上勾畫出迷人的圖案。往內陸,飛流的瀑布墜入清澈的潭中,嘩嘩水聲讓茂密的叢林更顯寧靜。
  • 巴哥豐富多樣的植物群落和植被類型也是公園的景致之一。婆羅洲目前發現的植物,在巴哥幾乎都能找到。 巴哥還棲息著僅婆羅洲才有的 275 只珍稀象鼻猴。清晨至黃昏之間野生動物最為活躍,因而是前往巴哥觀察它們的最佳時段。巴哥也是觀鳥的絕妙場所, 記錄在案的鳥類達 150 餘種。 

各式宗教相關

伊斯蘭教(也稱回教,阿拉伯語:الإسلام, al-'islām‎;發音:[alʔɪsˈlaːm] ( 聆聽)),是以《古蘭經》為基礎,聖訓為輔助的一神教宗教,世界三大宗教之一。穆斯林(伊斯蘭信徒)相信《古蘭經》為造物主命天使、天神給其最後使者穆罕默德逐字逐句的啟示,而聖訓則是穆罕默德的言行錄。伊斯蘭這一名稱來自《古蘭經》,源自閃語字根S-L-M,意為「追隨、服從(真主的律法)」;穆斯林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,意為「追隨者」、「和平與善的實踐者」。

佛教(英語:Buddhism)從古印度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(今尼泊爾、印度邊界間靠近尼泊爾)的王室王子悉達多·喬達摩於35歲據稱達成了解脫生死的修行目標、且擁有了相關能清晰教導眾生佛法的佛陀專屬能力後,在約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的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(四聖諦)的教導內容。在佛陀去世後,在印度佛教史上因緣際會(例如某些弟子因為對佛陀的思念而予以神化、及婆羅門內容滲透)趨於更明顯的宗教化,為現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。

印度教(英語:Hinduism),又譯興都教,梵文稱吠陀教(天城體梵文:वैदिकधर्मः vaidikadharmaḥ)、娑那旦那教[(天城體梵文:सनातनधर्मः sanātanadharmaḥ )或阿耶法(天城體梵文:आर्यधर्मः āryadharmaḥ),是古印度六派哲學流傳到今天所產生的各種信仰體系的統稱。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,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,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[註 1]。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。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「最古老的宗教」,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「永恆的法」,「永恆的規律」或「永恆的道路」超越了人類的起源。其中規定一些永恆的責任,如誠實、仁慈、純潔、忍耐和自我約束等等。



馬來西亞原住民文化

数量最少的原住民——卡纳族(Kanaq)
属於原始马来人分支的卡纳族,是马来西亚最少的少数民族。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,卡纳族全马人口就只有73人,过去以来人数一直没有超过100人。卡纳族据称是来自印尼的廖内群岛,18世纪期间为了逃避荷兰的攻击而集体迁移至柔佛哥打丁宜马威一带。 


除了卡纳族,沙巴丶砂拉越有许多极少数的民族,因为通婚丶迁移或是被其他族群同化而变得越来越少,甚至濒临'绝种'。其中已经消失的民族包括博固(Pegu)丶巴勇(Baiun)及瑟鲁(seru)等。
数量最多的原住民——伊班人(Iban)
伊班人占了砂拉越人最大的比例,也是马来西亚数量最多的原住民,目前一共74万人。

在过去的猎头时代,伊班人是婆罗洲岛上最骅勇善战丶令其他族群闻声胆丧的族群,他们群居的长屋屋梁上,至今还悬挂着当年的战利品——敌人的头颅骨。今天的伊班人已经走向社会丶迈向现代化的生活,即使部分还住在长屋里,也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,包括水泥造房,家中也有各种电器如冷气丶冰箱丶电视,还有电话丶互联网等,与城市人的生活无异。



馬來西亞成立前的歷史,可按照外界影響的主要因素分為四個階段:

  • 第一階段:印度文明的支配。從印度輸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,主導早期馬來西亞的歷史。從7世紀到14世紀,在蘇門答臘的三佛齊文明達到高峰,其影響力延伸至爪哇、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。
  • 第二階段:伊斯蘭文明的興盛。伊斯蘭教早在10世紀傳至馬來西亞,但直到14世紀和15世紀,三佛齊覆滅後不久,伊斯蘭教才在馬來半島奠定根基。這個地區分裂成眾多以伊斯蘭教為主的蘇丹國,其中最突出的是麻六甲蘇丹王朝。伊斯蘭文化對於馬來人產生深遠影響,但是同時它也受到馬來民族的影響。
  • 第三階段:歐洲殖民勢力的入侵。葡萄牙是歐洲第一個在馬來西亞建立勢力的殖民強權,於1511年占領麻六甲,緊接著是荷蘭。然而,英國先在亞庇、古晉、檳城與新加坡建立基地,最終取得在當今馬來西亞領土上的霸權。1824年英荷條約規定英屬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群島(即後來的印度尼西亞)之間的界線。
  • 第四階段:新移民的到來。殖民者為了滿足經濟的需要,大量引入華人和印度人的勞動者,以滿足在馬來半島和婆羅洲所產生的殖民地經濟需求,[4] 間接對馬來民族的經濟和職業上的支配勢力造成威脅。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